新时代大语文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新时代大语文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王鹏

摘要: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是其他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基础。由此来看,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型教育,更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根本性教育。大语文观就是基于整体语文发展与日常教育的基础性观念,是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本文对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浅论职业教育中的大语文观。

关键词:语文教育;大语文观;职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重要课题。普通教育背景下,“大语文观”的概念提出已久且成果颇丰;职业教育中,“大语文观”的应用非但没有圆凿方枘,反而更具有切合职业要求的时代特征。

一、“大语文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新时代“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归根结蒂是“人”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本质上也是“人”的教育。既然同属“人”的教育,“大语文观”与职业教育就能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以“大语文观”来指导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就意味着语文教育绝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中,而应该努力将教学的视野向课本外延伸、向职业生涯延伸、向人的发展延伸。也就是说,“大语文观”指引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对应、不应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更应该面向广阔的生活。即所谓: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是课堂。毕竟,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才是职业教育中真正的“大语文观”。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语文教育现状浅析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在当前的教育受关注度逐渐提升的过程中,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对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自身的受教育能力和教育能力,往往受到教师招聘的“倒逼”而得以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当前已入职的众多语文教师群体中,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在教学需求与职称评定的双重压力下,往往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自我提升。从整体来看,不管是从当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还是从再教育、线上教育、入职教育的角度出发,当前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方面均能基本满足职业院校的教学需求。

(二)学生的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关注度更多地集中在日常的专业教育,诸如语文教育这等基础教育更像是夹缝中生存。这一方面是受职业院校整体氛围的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职业院校往往针对学生的“术业有专攻”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倾注在专业学习和讲授上,而对基础课程知识的讲解,往往以“大课”的形式展开,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入门级基础知识,忽视了基于基础的能力提升教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对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或者从自身的定位角度出发轻视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自己的整体发展的作用不是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的“大语文观”主张,则显得孤掌难鸣。

(三)社会的关注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当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在学生的就业与求职过程中,很多单位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招聘过程,主要是将专业能力放在第一位的,对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比如在医药类专业的学生求职或者招聘会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药理和实操的考核,以实习期、试用期的方式对学生的医药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往往缺乏言行举止、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正确关注;另一方面,在大部分家长群体的社会认知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在职业院校的学习中应该有所偏重,因此对基础学科知识教育的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中,很多家长认为语文教育是生活化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学习中的重要性一般,没有必要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与提升,以至于语文教育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并未在“用语文”中“学语文”。

三、如何将“大语文观”渗透到职业教育中

(一)坚持将传统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

摒弃“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旧有思想,致力于将语文教育日常化、经常化的“大语文观”,把语文教育放入整个社会语言文化环境中去,主动与社会语言文化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教育中,单单从简单的知识教育角度将“大语文观”日常化显然不合适。转变“大语文观”的教育重点,坚持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大语文观”的主要内容,立德树人、久久为功,通过“大语文观”培养出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新时代职业青年。社会生活之所以成为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广阔天地,是因为社会生活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极为优质的,甚至是应有尽有的语文和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将这些资源与职业院校学生的“大语文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夯实职业院校学生自我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品德基础。

(二)将“大语文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是在学生的价值认同上有相对统一的行为准则要求、校园精神、基础设施与文化建设等,这也是语文教育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语文观”是由语文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与传统教学迥然不同的信息交流传输结构,坚持将“大语文观”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人文性活动激发学生大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活动方式带动校园文化的日常化建设,以日常化建设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情趣,实现职业院校“大语文观”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

(三)将语文教育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将语文教育课程融入社会实践中,也是“大语文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通过建设广阔的语文和德育环境,改变封闭、单一、趋同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不断汲取生活中的教育意义,拓展“大语文观”的内涵和外延。单以学生阅读为例,没有广泛的阅读,语文能力便无从谈起,广泛的课外阅读正是“大语文观”的所要求的目标之一。语文教育应从课本出发,借助广泛阅读的“大教材”,引导学生通向浩瀚的语言文学之海。作为语文教育背景下的师生而言,但是如果死守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不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中,实现广泛阅读的目标往往是望洋兴叹。所以,“大语文观”的视野要突破教材,冲出教室,翻越围墙,奔向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结语:“大语文观”的社会性是极强的,其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影响也是极大的。坚持以专业教育与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文化发展为契机,以社会化教育为重点,以自身能力提升为目标,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融入职业院校“大语文观”中,必将迎合全面落实“大语文”模式的教育发展需求,促进“大语文观”的整体道德观念提升和文化发展。

2024年3月29日

 撰稿:        编辑: